
延伸阅读为什么要推动大中小型企业协调融合发展:大中小型企业协调融合发展有利于产业生态系统发展。通过大中小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好聚集各方创新资源,激发全社会活力。大型企业拥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储备。然而,由于组织庞大而复杂,有时缺乏创新的敏捷性;他们常常没有时间考虑几个细分领域。中小企业市场意识敏锐,组织方式和决策机制灵活。但往往受到资金缺乏、技术积累薄弱、防范风险能力弱等制约。通过建立开放的创新通过平台,大型企业可以发布技术需求清单,为中小企业提供明确的需求导向和市场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许可、专利共享或企业并购等方式融入大企业平台,加速商业化进程。中小企业实现的创新理念也为大企业提供了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的源泉,帮助大企业不断走向产业链高端。这种“大企业搭台、中小企业演戏”的共生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全链条的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大中小企业协调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产业链能力。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深刻重构的浪潮中,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协同性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现代产业体系分工十分细化,产业链环环相扣。大中小企业协调融合发展是破坏产业链稳定的主要路径。对单一企业或关键环节外国供应商的过度忠诚,或链条中明显的薄弱环节,将使产业链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更加脆弱。大企业作为“链龙头”,可以通过制定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引导产业链中中小企业提升能力、统一接口,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通过与行业领导者的深度合作中小企业可以聚焦细分领域,更加精准锚定市场需求和技术边界,在某些领域做精做强,形成高度专业化的配套能力。通过产业合作,大中型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跨界整合,深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合作。 大中小企业协调融合发展,有利于国内大循环基础一体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国内产业体系具有强大的内生实力和畅通的内循环。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小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企业拉动需求、稳定市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激发市场活力,共同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大中小型企业协调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高效联动的产业集群效应,促进研发、生产和服务的聚集,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如何促进大中型企业协调融合发展:大中型企业协调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在转变机制、培育中小企业等方面做出高效努力。他生态。一是政府的科学引导。政府要重点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科研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的大型科研设备,向社会开放,降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商业。鼓励大中型企业联合申报并开展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企业间协作和资源共享。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企业通常在合作中处于优势地位。要加强对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引导落实“链长”职能,鼓励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开放资源。专业服务机构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应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供更好配套的信息、技术支持、知识产权等服务。三是营造生态环境。要加强汽车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保护创新成果和企业合法权益,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公平互信的合作关系,合理分享利益,构建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系统。 (摘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100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