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队”送电下田,守护建淮大地“粮食还仓
发布时间:2025-10-27 10:31
10月26日,记者从合肥供电公司了解到,为保障合肥人民的“口粮”,各级供电部门积极开通“绿色电力通道”,为248家大型粮食烘干企业提供扩能和安全检查服务。同时,组织多支“电力秋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保障秋收高峰期电力供应。秋天的合肥,一片金黄。 10月24日,庐江郭河镇南溪生态园稻田里,多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锁定,空气中弥漫着稻香。 “今年我们种植了3000多公顷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超过600公斤。” “纳赫莱特站在农场的田埂上,”南溪生态园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薛伦高兴地说。自10月份以来,合肥地区出现大雨。在农机专家的指导下,他们采用高效的作业方法,秋收效率提高了近30%。 “新收割的大米水分含量高,必须在48小时内烘干。接下来,我们去附近的联合出版社。”薛伦说道。距离生态公园不远,安徽西洋洋农业服务专业合作联社内一片热闹景象。满载金黄大米的运输车驶过,工厂里新收割的大米堆积如山。工人们高效地操作设备,将大米倒入进料口,然后通过提升机转运至大烘干机。热风炉全功率运转,伴随着轰鸣声,平均不到24小时,大米的水分含量可降至13.5%左右,这是最适合储存的标准。 “种粮大户和生态农业“附近的阿登斯10月份就开始收割了,水稻收完后就送到我们这里集中烘干。”安徽西洋洋农业服务专业合作联会负责人华胜表示,中晚稻的收割工作将持续到11月中下旬,未来一个月左右,每天大约要加工160吨左右的稻谷。现在是秋收最关键的时候, 烘干机几乎一天 24 小时运行。由于整条生产线均由电力驱动,粮食加工企业的用电已迅速提前至满负荷。仅郭河镇就有西洋洋规模的加工企业近10家,每天新增用电量近3万千瓦时。面对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庐江县电力台区客户经理 供电公司石头中心供电站主动走访现场立即排查消除各类用电隐患。只要商家拨打电话,供电站就会有专人24小时随时上门解决用电问题。当地供电部门还成立了15支“电力秋收服务队”,在田间、车间作业,为46家粮食加工企业提供保障。目前,庐江秋收进展顺利,今年秋粮总产预计将达到9.72亿公斤。本报记者 吴奇 通讯员 李艳 丁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