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焦点访谈):3.8亿辆——这是我国社会拥有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平均每4人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方便快捷,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标准出行选择。但与此同时,因超速、违章变道引发的交通事故以及电池起火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让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5年9月1日,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国标,已经施行两个多月了。企业和消费者都在经历着明显的变化。记者在多家卖场看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一件一件上架,与之前的车型同步销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随着新标准车型的推出,安全性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考虑因素。在店里,我们遇到了正在挑选自行车的王女士。他以前的电动自行车坏了,他打算今天买一辆新的。记者记录了女士选择电动自行车的全过程。首先,材质和防火性能都有很大的变化。新国车标准严格控制塑料使用比例,要求小于或等于整车质量的5.5%。鞍座、电池盒等主要部件均采用高阻燃材料,翼子板升级为铝镁合金。老国标汽车塑料件比例高,阻燃剂含量低,一旦发生火灾,会散发出大量有毒烟雾。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 80% 的死亡是由有毒烟雾引起的。数据来自国家消防救援局显示,2022年,全国共报告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起,较2021年增长23.4%。2023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迅速增加至2.1万起。除了防火之外,事故后的监控责任也是新国标的重点。旧的国家电动自行车识别标志易燃,给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带来困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配备耐高温车辆代码和铭牌,火灾后可识别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具有更好的防火性能,这也成为不少消费者选择新车的重要原因。如何防止电动自行车被盗也是王女士担心的问题。在智能防盗和定位方面,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性能更好。它们不仅标配北斗定位系统,还通过手机APP支持实时跟踪、远程锁定、防滑等功能。老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大多不具备定位功能和防盗机构。经过多次比对,王女士的自行车就是新国标的。消费者对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无意外发生。随着电动自行车成为亿万家庭的标配出行工具,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从走廊电池突然起火,到改装车在路上飞驰,每一起事故都牵动着大众对出行安全的担忧。如果说火灾隐患是“看不见的危险”,那么超速行驶的道路交通、快速改装的汽车就是“看得见的威胁”。 mga电动自行车非法加息、解除限速屡禁不止n 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记者在河北暗访时发现,虽然新国标实施两个多月,但一些商家却公然提供“提速”服务来吸引顾客,将必须限速25公里每小时的电动自行车改为“快马”。记者:“这不是限速吗?”一位电动自行车销售人员表示:“可以调节,就看你个人了,你想调节就可以调节。时速可以调节到50英里或者40多英里,没问题,想快多少就可以,如果电机也换了,至少时速110公里减速都不成问题。”为了验证这些改装车的实际速度,记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了体验。该车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仍然赶不上改装后的电动汽车。根据《道路安全法》规定,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设计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然而,这些改装车的速度接近机动车,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025年以来,上海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推进非机动车乱乘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共查处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一般道路事故2100余起,将9名非法商贩列为事故责任方。国家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专家、上海市公安局交通总队交通事故预防一级警长邱忠:“如果确认销售公司采取了改变,我们会向市场监管部门作出改变的指示,并会给予骑行者更多的产品。”安全风险。同时,对提高限速的电动自行车使用者也将实施相应处罚。邱忠:“近年来,上海在各区进行了分步试点,利用一段道路对非机动车的速度进行采集。在道路上行驶违反法定最高时速的,进行处罚是降低电动自行车速度的一种方式。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能够解除限速,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保障上的漏洞。为此,新国标专门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限速。”防篡改设计,通过匹配硬件实现“改装失败” 国家轻型电动汽车整车质检中心检验员周航:“新国标要求控制器判断电池电压类型。车辆的标称电压电流为48V。 60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准技术司食品消费品标准处副处长刁永辉的标准:“严禁为电池组预留扩展接口和外围支架,明确了电池组与放电的互认配合,从技术角度大大增加了反驯服的难度。”新标准所做的改变不仅体现在产品性能上,还延伸到了行业末端。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新国标首次明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均匀性,要求企业具备关键原料的生产能力和基础工艺。单纯依靠外购零部件组装、不具备独立制造能力的小企业将被彻底淘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佘彭林:“新国标增加了新的章节,要求企业确保质量保证和产品一致性的能力。例如,企业必须具备框架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以及电泳、焊接等关键工艺和装备。”这一规定意味着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一次“洗牌”。一批实力薄弱的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而具有研发、制造能力的正规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行业竞争将更加规范有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薛岩:“新国标发布后,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和认证机构都在积极准备。”首批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已于2025年6月底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截至11月4日,已有99家企业的468款(基于新标准)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可以上市销售。从阻燃材料到防篡改设计,从智能监控到业务准入,新国标将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系统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痛点。但标准的寿命就在他们的手中。规定再好,不落实也没有效果,需要引导消费习惯,考虑到市场适应周期,新国标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和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并将于2025年11月30日之前实施。12月1日起全面停售。记者在市场走访中发现,由于供应等因素,部分自行车销售店尚未进货新国标自行车。老国标车仍照常销售。很多消费者担心,未来是否会出现“旧车难修、配件缺货”等问题。记者走访多家车行和售后发现,各大公司都推出了保值措施,承诺为老国标车提供至少五年的维修服务和配件。一方面消费者的顾虑被抛在脑后,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加速备战。为保证12月1日新国标车辆全面上线后的及时供应,目前各大自行车自行车生产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旧产品切换。生产能力,升级生产设备,优化工艺流程,保证新国标车型的质量和产量。从材料阻燃到防篡改设计,从智能化,从监控到业务准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不仅是产品品质的升级,更是公共安全责任的加强,让我们的出行更安全。标准是“规矩”,执行如“山”。每个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是保障出行安全的“基础”。如果监管不松懈,企业恪守底线,消费者明确选择,电动自行车才能真正成为便捷、安全的出行伙伴。同时,也将促进自行车行业更好的发展。